常德“二次创业”,为何选这个赛道?

2025-09-26 16:12 | 来源:湘伴

【湘伴导读】

9月25日至26日,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在常德举行。

这场由清华大学“操刀”主办的高端论坛,汇聚了生物制造领域各方重磅嘉宾。“常来常德,常有所得。生物制造,让你我更美好!”会议期间发布了《常德共识》。

往前数,还有2024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科创·柳叶湖”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重磅活动,接连在常德“落地开花”。

一次次高规格的思想火花碰撞,一次次前沿科技的集中展示,在洞庭湖西岸激荡起新质生产力的层层涟漪。看得出,常德瞄准生物制造,不是“试试水”,而是“拼全力”。

眼下,生物制造产业站上风口,目前我国的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各地纷纷布局、争先恐后。常德,这座内陆城市,到底有何底气敢于竞逐这条新赛道?

底气之一:选对路,走得稳

常德,曾凭借烟草产业闻名遐迩。面对新发展格局,常德决心打破对传统产业的路径依赖,激活发展新动能。

常德明确提出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加快构建“4+3”现代化产业体系,生物制造产业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什么是生物制造?简单说,就是利用微生物或细胞“工厂”,通过发酵等生物过程来生产产品,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先进制造方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常德这步棋,走得很“前沿”。

2024年9月,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一中心、三基地”正式授牌。“一中心”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校地共建全省首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今年8月已建成投用;“三基地”则分别在常德经开区、津市和安乡布局,各有侧重、协同发展。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有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加持,常德更是干劲十足。

2025年1月,《湖南省支持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8月,常德制定出台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从财政资金支持、助企服务、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企业在常德扎根发展吃下了“定心丸”。

底气之二:底子厚,基础实

常德发力生物制造,并非“白手起家”,而是“家底殷实”。

早在20世纪60年代,津市就采用发酵法生产味精,堪称湖南生物制造的“鼻祖”。

近年来,津市把生物制造作为主导产业推进,成立全省首个县级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与35所高校合作。如今,这里已是常德合成生物产业的核心区,聚集了新合新生物、利尔生物、引航生物等27家骨干企业,可生产高端合成生物产品200余种。

常德经开区通过持续深耕,已形成以轻工纺织、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生物医药为特色的“两主一特”产业格局。产业结构与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应用领域高度契合。

安乡则手握“原料王牌”:每年离田收储50万吨秸秆、本地煤化工企业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200万头生猪和100万吨水产品提供蛋白资源……这些都是合成生物制造的原料“富矿”。

一批优秀企业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津市慕恩生物拥有超32万株微生物菌种库,成长为全球最大、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微生物菌株拥有企业。常德经开区云港生物主要产品“熊去氧胆酸中间体”占据国内市场三分之一以上,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稳居行业头部。安乡朗德金沅生物具有国际领先的NR合成技术,年产NMN200吨,计划明年扩产到500吨……

生物制造已成为常德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特色产业之一。今年1至8月,常德35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总产值87.59亿元,同比增长24.01%。常德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酶制剂、甾体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

眼下,这份扎实根基正转化为强劲吸引力。

本次论坛现场,4类24个优质项目现场签约,涵盖科技创新、产业培育、要素保障、战略合作等方面,为常德奋力打造一流的合成生物制造先导区增添新动能。

底气之三:链条全,生态优

如果说技术是种子,那么产业链就是土壤。有了完整的产业生态,技术才能深扎根、快成长。

创新论坛上,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绚明坦言,在“学界源头创新 + 企业工程化突破”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衔接点”就是产业链协同。

华东理工大学许建和教授也指出,企业在推进产能放大、实验室在推进原创产品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考虑资源和成本等基本因素之外,还会特别关注产业链上下游完整性以及营商环境和商业诚信等软环境。

常德深谙此道,围绕产业链下足“绣花功夫”,精心构建“科创平台—中试基地—加速工厂—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为创新成果转化铺就“高速路”。

科技创新难?

常德积极“联姻”大院大所,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江南大学等深度对接,与深圳理工大学共建“人才飞地”,近年来吸引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320余人。今年4月,湖南文理学院合成生物学本科专业获批,已招录40名本科生、11名研究生,为产业持续输送“后备军”。

人才引育的脚步还在加快。此次活动中,清华大学学生常德实习实践试点项目和“生物制造未来人才种子计划”系列科普活动正式启动,未来人才支撑将更加有力。

转化落地难?

常德经开区、津市两大中试基地加速推进,建设0.5吨至20吨级多条产线,专门解决小试到量产的衔接难题。“加速工厂”为初创企业提供现成生产条件,实现“拎包入住、快速投产”。津市的湖南生物制造中试基地自今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已吸引全国多家企业入驻,完成10余批次的产品中试,目前还有多家企业排队等候。

企业融资难?

常德建立基金矩阵,设立50亿元的常德生物制造母基金和10亿元的常德科创引导基金,合作基金规模超400亿元,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不差钱”。

正如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先芝所说:“正是‘资源+平台’的双轮驱动,确保了我们掌握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

论坛上有段推介词说得非常实在,湘伴君从中撷取一些片段与大家分享:

——如果您是初创企业,只有一棵优质菌株,我们提供存续期15年、容亏比例70%的科创引导基金,最高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88个不同规格的中试发酵罐……

——如果您是成长型企业,我们提供2.3万吨代工能力,加速工厂最快10个月产品下线,建厂最快1年投产……

——如果您是成熟企业,我们备好2万亩生物制造用地、1.05万亩化工用地,每年15万吨糖源、每小时695吨蒸汽供应……

——如果您是科研人员或团队,我们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平台……

——如果您是投资机构,我们愿做您的“战略LP”,最高出资80%,母基金存续15年,当好“耐心资本”……

从菌株到产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科研人员到投资机构——常德把每个环节的需求都想在了前面,为每一位参与者铺好路、搭好桥。

这份用心,换来了信任,也铸就了常德最不可替代的底气。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湘ICP备2023016675号 Copyright© 2025湖南省市场营销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