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质增效。2024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达2.32亿元,100万元以上村累计64个,30万元以上村累计189个。
01强化组织保障 筑牢集体经济发展根基
基层党组织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心骨”。通过建强组织、配强队伍、健全机制,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精准谋定方向。市委高站位统筹,出台《湘潭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及五年行动计划,2024年重点推进集体资产资源高质量管理经营,2025年聚焦15个特色产业乡镇、97个特色产业村培育,构建“十镇百村”特色产业格局,推进发展蓝图有序落地。
建强骨干队伍。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中致富带头人占比达17.76%。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市本级举办村党组织书记、集体经济负责人等示范培训班4期,培训300余人,重点学习特色产业培育、资产运营等经验,打造懂经营、善管理的骨干队伍。
规范运行机制。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出台《湘潭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制度》,对重大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严格把关。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根据股份份额探索实行股权、现金、实物等多元分红,2024年110余个村分红760余万元,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02聚焦特色产业 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立足资源禀赋,通过摸清家底、政策扶持、模式创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摸清家底资源。每年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立“三资”台账并纳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2024年全市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增加1.47亿元,长期投资增加1.08亿元。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各地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因地制宜谋划项目,为产业发展找准“着力点”。
强化政策扶持。采取财政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对2024年30个发展成效显著的村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推进32个新一轮扶持项目村建设,编制1个红色美丽村实施方案,下达第一批市级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55万元,为特色产业注入“强心剂”。
创新发展模式。借鉴先进经验,创新探索土地托管、新能源转型、产业链延伸、跨区域抱团等9大新型模式。全市8个村入选湖南省集体经济典型案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地见效。
03激活要素动能 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效
打破要素壁垒,通过科技赋能、人才支撑、资源盘活,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坚持科技赋能。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雨湖区泉塘子村与省食用菌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合作突破黑鸡枞菌培育技术,带动集体经济增长;绿丰保鲜蔬菜公司搭建物联网平台,实现种苗、生产、配送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人才支撑。选派208名驻村干部,招录66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选派341名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鼓励“新农人”建设乡村,开展“一村一品一主播”行动,培育80名骨干主播,助力壶天石羊、九华红菜薹等特色产品拓宽销路。
探索要素改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累计成交18宗1619.6万元,带动产业投资1.5亿元。流转集体林地22.83万亩,推动林业规模经营。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累计交易644宗5.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200余万元,让沉睡的资源焕发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