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江奔涌的浪花里,在神农福地的烟火中,有一团炽热的火焰始终跃动。山里红酒庒董事长易波以"德"字为火种,二十三年如一日,将诚信与匠心熔铸成照亮餐饮之路的明灯。这座藏在株洲街巷里的"山里红",不仅是湘菜飘香的殿堂,更是当代企业家精神的丰碑。
清晨五点的后厨,蒸汽氤氲中总能看见易波的身影。他俯身轻嗅刚拆封的茶油,指尖捻起八角细数纹理,像鉴赏家抚摸稀世珍宝。"食材是餐饮的良心",这句话被他刻在操作间的墙上。当市场盛行添加剂时,他带着师傅们翻山越岭寻找天然腐乳;当速冻食品泛滥,他坚持凌晨三点守候在屠宰场。这份对品质的执着,让每道菜都成了会说话的名片。
走进山里红的厨房,不锈钢案台映着顶灯的光华,地面洁净得能照见人影。易波总说:"做餐饮要先做好自己。"他把"德"字拆解成无数细节:餐椅扶手的圆角处理,怕磕碰了长者的膝盖;儿童餐椅配备卡通围兜,暖了年轻父母的心;连卫生间都常年摆放着清新的绿植。这种将心比心的温暖,让回头客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深夜打烊时分,总能看到易波站在门口目送客人。有位八旬老人颤巍巍递来表扬信,说这里的剁椒鱼头让他想起母亲的味道;有新娘特意预订婚宴,因为在这里收获过人生第一份感动。二十二年四十万次翻台,积攒的不是数字,是口口相传的信任。正如大堂悬挂的那幅湘绣——"味里藏真",道出了所有秘密。
今天的山里红,早已是株洲的美食地标。但易波依然保持着巡查包厢的习惯,弯腰捡起客人掉落的纸巾,顺手帮服务员调整歪斜的碗盏。这个把"吃亏是福"挂在嘴边的汉子,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商道即人道。当霓虹点亮城市夜空,山里红的灯笼温暖如初,那是匠心与诚信交织的光芒,照亮着整个城市的温度。
2025年7月4日湖南省老干部大学金秋楼
作者:陈永祥
编辑:何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