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丨陈永祥《张谷英村:孝韵千秋,风华绝代》

2025-06-27 10:05 陈永祥

在湘楚大地的青山绿水间,张谷英村宛如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于当下学子们站在人生关键岔口,审慎填报志愿、思索未来走向之时,此地仿若一部鲜活教材,以其古老历史、灿烂文化与传奇人生,为我们深刻诠释“以孝治天下”的磅礴力量,树立起熠熠生辉的榜样。

踏入张谷英村,时光仿若倒流数百年。青砖黛瓦,古巷幽深,那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承载着岁月沉淀的厚重。自明代始,张氏先祖择此栖居,繁衍生息,历经数代人匠心独运,雕琢出这宏大“迷宫”。环绕村落的溪流,恰似丝带贯穿始终,既灌溉良田,又化作天然护村河,暗合古人依势而建、顺应自然的智慧,亦隐喻家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犹如血脉传承,绵延不绝。

漫步村中,“孝”字无处不显。古宅墙上,精美的壁画诉说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孝行故事:儿媳悉心侍奉公婆,冬温夏清,毫无怨言;幼童天真捧羹,眼神诚挚,敬爱长辈……这些画面绝非虚饰,而是张谷英村世代践行的道德准绳。在这方天地,孝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融入日常生活点滴。家中长辈犹受尊崇,重要事务决策,必恭请长老出马,晚辈侍立一旁,洗耳恭听,此乃“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生动写照。逢年过节,阖家团聚,祭祖仪式庄重肃穆,感恩先辈筚路蓝缕,教诲后人不忘根本,那虔诚姿态、真挚神情,是对孝道最深沉注解。

从家族个体到整个村落社群,“孝”亦化作黏合剂,凝聚人心。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哪家遇难,众人倾囊相援,仿若一家眷属。这种基于孝义延伸出的温情,恰是传统村落和谐共生的灵魂。彼时,农耕劳作,男耕女织,遵循节气,辛勤耕耘。春播秋收,全家老小齐上阵,田间地头满是欢声笑语。长辈传授经验,晚辈虚心求教,汗水浇灌庄稼,更润泽亲情,让“孝”在实践中扎根生长。

于教育而言,张谷英村堪称天然讲堂。族中子弟,自幼耳濡目染,识礼仪、明廉耻、知孝悌,骨子里透着质朴善良。私塾旧址,虽历经沧桑,却依稀可见当年景象:稚嫩童声诵读经典,先生手持教鞭,严肃而又慈爱。蒙学之初,习字练句,“三百千”等启蒙读物,恰似盏盏明灯,照亮懵懂心智。尤以《弟子规》为要,“首孝悌,次谨信”朗朗上口,化作日常行为准则。孩童心中早早种下“孝”的种子,伴成长茁壮,成栋梁之材后,携知识才华回馈故土。

回望历史长河,张谷英村人才辈出。古时科举,张家子弟挑灯夜战,凭深厚学识、坚毅品性,赴考求功名,不为耀祖光宗,只为兼济天下。及第者衣锦还乡,造福桑梓,修桥铺路、兴办义学,将“孝”之大爱播撒四方。彼时社会动荡,亦有热血儿郎,受家国情怀感召,弃笔从戎,驰骋沙场。战场硝烟弥漫,家中高堂倚门遥望,他们怀揣“尽忠报国”壮志,亦不忘“父母在,不远游”训诫,书信频传,报喜不报忧,以行动诠释“忠孝两全”。

放眼今朝,时代巨轮滚滚向前,张谷英村紧跟步伐,旧颜换新貌。旅游开发浪潮中,它借深厚文化底蕴脱颖而出,游客纷至沓来,探寻古村奥秘。村民们拓宽眼界,谋生计同时,坚守文化底线。家庭旅馆温馨整洁,女主人热情好客,烹饪地道农家菜;手工艺品店琳琅满目,精巧竹编、绚丽刺绣,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承载先辈技艺。孩子放学归来,帮衬家中生意,招呼客人、讲解典故,伶牙俐齿,自信从容。他们在学业与传统间找到平衡,一方书桌精研学问,一方乡土传承文化,深知根之所在,情有所系。

当下学子,伫立青春十字路口,择校选专业,关乎未来走向。张谷英村的故事恰似响亮晨钟,唤醒迷茫心灵。无论投身科研前沿,像航天团队殚精竭虑,为强国梦添砖加瓦;还是深耕人文社科,如历史学者拂尘溯源,守护文明火种;抑或立足基层岗位,似乡村教师执鞭授课,培育希望幼苗……皆需以“孝”为基,筑牢道德高楼。

 “孝”乃初心之源,铭记父母养育恩,感念师长栽培情,心怀感恩奋进,不被功利蒙眼。大学四年,非享乐逍遥时,当如村落先辈,勤勉刻苦,攒知识“本钱”。课堂专注聆听,笔记详实;课后泡馆阅卷,拓展思维。遇挫不馁,视困难为磨砺石,因知晓身后有家人期许、先辈榜样,便无惧风雨。待学成归来,入社会洪流,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胸怀,关注弱势群体,投身公益慈善;守“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善念,呵护后辈成长,传递温暖火炬。

张谷英村以千年风姿,演绎“孝”之绝唱。今朝学子,恰逢盛世,肩担复兴重任。当从这里汲取力量,携“孝”前行,选己所爱、精所长,融入时代浪潮。以知识为桨,以孝心为帆,驶向家国远方。待功成名就,归来仍是少年,续写“孝”之传奇,为华夏增辉!

2025年6月27日上午写于湖南省总工会职工书屋

 

作者:陈永祥

编辑:何芳萍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湘ICP备2023016675号 Copyright© 2025湖南省市场营销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