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总结过往,规划未来,红星云开设《湖南党员教育这五年》专栏,展示各地特色明显、亮点突出和成效显著的经验做法,更好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助力湖南党员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郴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围绕“聚焦红色主题、突出教育功能、提升内涵品质、推进创新发展、打造红色品牌”总体目标,坚持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机结合,着力筑牢全市党员干部思想根基,形成了一批叫得响的党员教育工作品牌。其中,《半条被子的温暖——红军长征与汝城》在第四届全国党员教育教材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创新教材”类二等奖,电影《半条被子》在第十五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观摩片交流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奖作品。
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基础
建好党员教育培训阵地
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建好、用好一批传承红色基因阵地,为全市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提供必要场所。
突出党性教育。在各级各类党员教育中加大党性教育比重,专设党性教育单元。结合党内集中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交互式、沉浸式学习,以真情实感强化宗旨意识,激励担当作为。积极承接域外各类培训项目、培训班次,科学设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环节,打造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看沙洲”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品牌。
打造教学基地。按照“突出重点、有序开发”原则,依托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警示教育场,打造了宜章县委党校、汝城县委党校等2个省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资兴市三都镇流华湾村、永兴县湘阴渡街道松柏村等4个省级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711矿旧址”等15个市级党员教育基地、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邓华上将故居等24个市级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
加快融合发展。郴州市充分保护、挖掘和利用红军长征红色资源,以推进中央财政重点扶持的7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带动,结合实施“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将传承红色基因转化为村党组织带领群众改善生产生活、建设美丽家园、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
以促进学用转化为目标
加强教学能力建设
着眼推动红色资源进入党员干部培训课堂,开发一批高质量教学资源,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诠释坚定的理想信念。
打造专兼职教师队伍。组建一支以各级党校教师为基础的专业师资队伍,每年举办党校系统师资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培训班,赴外地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借鉴吸收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经常开展红色精品课程公开试讲活动,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公开测评和点评交流,帮助其完善提高。用好兼职教师资源,培养高素质讲解员,在基层先进典型、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才中选育一批高素质宣讲员,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真实事例,让党员教育“冒热气”“接地气”。持续擦亮“理润郴心”“郴江大讲坛”“苏仙岭下好读书”等理论宣讲品牌,推动干部“先学后讲、以讲促学”。
深化传统教育培训。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为契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授课重点,对现有党员教育培训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深入了解不同层级党员干部的需求,开发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的红色教育系列课程,打造了《半条被子》《寻根蘑菇云》《骨纵成灰 矢志不移》《传承第一军规 坚决拥护党的全面领导》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课程。整合本地大专院校、党史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等专家资源,群策群力开发本地红色教育课程,推动本地红色历史进教材、进书籍,开发了《籍贯711—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的故事》《半条被子的温暖——红军长征与汝城》等一批本土红色书籍。
推行情景体验教学。通过场景还原、讲解引导、受众参与等多环节嵌套配合的形式,为受众提供更具有想象力的服务,让体验、互动、渗透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得以充分体现。以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苏仙区711矿旧址群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为重点,大力推行党建情景短剧、音乐思政课等体验式教学。组织党员干部就近就便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在身体力行中强化宗旨意识。
以健全体制机制为保障
确保红色教育常态长效
立足红色资源开发与党性教育发展制度化、体系化,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健全组织领导制度。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全面推进红色资源研究、基地建设、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出台党员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规定,强化考核评估,形成成员单位协调联动的强大合力。
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把红色资源融入党员教育的实际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内容,进一步督促相关部门把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工作抓细抓实。
健全资金保障制度。以本地党校为基础,依托特有的红色历史资源设立党校分校,推动党员教育基地建设向资源集约化、教学精品化、研究市场化迈进。统筹用好文化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各类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让红色资源融入党员教育工作更可持续、推陈出新。
来源:红星云
供稿:郴州市委组织部
编辑:何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