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娄底构建人才“小气候” 5万名青年扎根湘中谋发展

2025-03-19 15:22 | 来源:湖南日报

站在娄底市人才超市的AI求职机前,青年求职者仅需“扫脸报名”,短短几秒即可完成岗位匹配。2月28日,记者亲身体验了这场高效便捷的求职之旅。屏幕上实时滚动的数据显示,仅1小时内便有4名青年成功报名心仪岗位。AI智能匹配、24小时人才服务、“真金白银”奖补政策……近年来,娄底市以创新举措打造人才“强磁场”,自2022年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来,已吸引5.13万名青年人才落户,形成“人才赋能产业、产业反哺人才”的良性循环。

出台“组合拳”,招揽“千里马”

“选择娄底,是我最正确的决定。”北京科技大学博士胡学武的感慨,道出了众多青年人才的心声。2022年,娄底市出台人才新政“36条”,围绕高端人才引领、青年人才储备、技能人才振兴等领域推出8大举措,最高奖补金额达千万元。胡学武所在的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VAMA),是湖南省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其汽车白车身技术领跑全国。作为冶金工程专家,他正与团队攻关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轻量化难题。“博士5年可享63万元补贴,加上雄厚的产业基础,这里能让专业价值最大化。”胡学武说。

产业优势是娄底引才的“硬底气”。当前,娄底正全力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已建成全球领先的中高端汽车板基地、亚洲最大高强钢基地、全国最大硅钢基板生产基地等四大产业高地,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创新舞台。为精准匹配人才需求,娄底还组建了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专家团”,推动产才融合。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99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

招才引智的触角更延伸至全国。娄底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上广浙等地“上门请才”,举办恳谈会、发布招才令;线上搭建“人才超市”平台,注册人数突破2.1万,入驻企业1558家,成功匹配岗位980余个。

“师徒制”助力青年“破茧成蝶”

在娄底经开区“材料谷”人才与科创大会上,湖南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肖雷身披红花登上领奖台。令他自豪的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徒弟王慧萍的成长——这名毕业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青年研发员,凭借陶瓷技术突破斩获市级“小荷人才奖”。

“师徒传帮带”是娄底培育青年人才的特色模式。肖雷作为材料学博士,通过“双聘制”同时任职于高校和企业,既在安地亚斯主导研发,又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培养“毕业即上岗”的应用型人才。类似的校企合作案例在娄底遍地开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与本地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高校专家驻点新化陶瓷企业攻克技术瓶颈,冷水江青年夜校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民生领域的人才培育同样成果显著。过去两年,娄底实施“名医健娄”“名师育娄”行动,建立762名院士、国医大师组成的医卫专家库,开展合作诊疗1100余次,惠及群众8万余人;教育领域链接省内外优质资源,签约合作项目87个,4000余名优秀校友形成资源网络。

“来娄一个包,安下一个家”

对于浙江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曾旺而言,娄底不仅提供了事业平台,还“分配”了爱情。去年通过“一事一议”政策入职娄底疾控中心后,他在工会组织的联谊活动中结识女友,如今已准备订婚。“这里解决了编制、住房甚至终身大事,让人安心扎根。”曾旺笑道。

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是娄底留才的关键。全市已建成2000余套人才公寓和3家人才驿站,为高层次人才发放“湘中英才卡”,提供政务、医疗、旅游等一站式服务。各县区还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娄星区盘活闲置资产建设“人才小镇”,冷水江开设青年夜校促进交流,双峰、涟源开展“名中医下基层”提升医疗水平……

贴心的服务转化为发展动能。近年来,娄底青年人才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初源新材打破国外感光干膜技术垄断;涟钢成功试制高锰钢LNG燃料罐,填补国内空白;VAMA研发的全球最高强度热成型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8%。

从“政策引才”到“生态留才”,娄底正以一座城的诚意,与青年人才共赴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店小二’,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更多‘千里马’在湘中大地竞相奔腾。”娄底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忠阳表示。如今,5万余名青年如“鸿雁”归巢,在娄底的烟火气中扎根生长,书写着人才与城市双向赋能的崭新篇章。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娜妮 廖金姣 张露思 刘孟雨

编辑:何芳萍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湘ICP备2023016675号 Copyright© 2025湖南省市场营销协会版权所有